close

傳統建築

 

指導教授:楊裕富博士

四建築二A B10000072 姚邡瑄

 

A-新港奉天宮

位序主從/布局

未命名-1  _DSC8384  

新港奉天宮是一座三開間四進帶左右護龍及鐘鼓樓的建築,前殿的建築以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的石雕為主,前檐有八仙盤龍柱、後檐則為花鳥柱,中門則有升降龍門神的彩繪圖案,次間後檐為蟠龍壁柱,是相當獨特的建築風格;正殿主祀媽祖,有一塊於從清朝嘉慶年間保存至今的『聖慈母德』的匾額,後殿主祀觀世音菩薩,旁祀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,左奉福德正神、右祀註生娘娘和八位婆娘;而在左右翼殿配祀文昌帝君和關聖帝君,後龍廳則祀奉城隍爺和功德主的長生祿位,除此之外還有新建的第四進-凌霄寶殿。

 

陰陽調和

元辰殿內供奉60太歲,60位星君依照60甲子年輪值,主掌人間的福禍吉凶。當值者稱為「值年太歲」,民間對於值年太歲有犯沖的觀念,一般認為「太歲當頭坐;無喜恐有禍」,故善男信女從歲末年初期間,會來到本宮安奉太歲、點光明燈,祈求驅吉避凶,護佑來年萬事如意,前途光明。
本宮誦經團每年初一、十五於本宮正殿媽祖神前為點燈者誦經祈福,並於歲未代為謝太歲,祈求年歲平安。每位太歲神尊前奉有平安茶,善男信女依出生甲子年、生肖或年齡找出自已本命太歲星君,以小紙杯求取平安茶飲用。

氣韻生動/文化符碼

b4_5    b4_2   

坐北朝南略偏西,位於新港鄉大興村新民路與中山路交口上,正對著中山路。前後檐各有精雕石柱一對、中門門神是彩繪的升降龍、殿內左山牆用石堵,並安龍雕與虎飾 ; 次間後檐安蟠龍壁柱等,是奉天宮的特色。

 

B-三合院

位序主從與布局

02-01 02-02

 

_DSC8385

 

 台灣民宅最基本的型態是三開間的房屋,入口設於中間,即所謂的「一條龍」建築,中間是大廳,左邊是大房,右邊是二房,這種型態又稱為「三間起」,當兩邊各加一房就稱為「五間起」,長長的一排看起來像是一條龍。當人口成員增加,或空間需要時,就在一條龍兩邊加蓋垂直的房屋,這個垂直的部分就叫「護龍」,一條龍加上兩邊的護龍就是所謂的「三合院」。

 

陰陽調和

  02-05  

軒亭是正廳的延伸,也是正廳前的涼亭,屋樑常做成偶數根,作為接待賓客,送往迎來的緩衝區,吉凶慶弔時,亦可利於儀式典禮的進行以及祭品器物的擺設,在平時,也可當作休憩之所,在此泡茶聊天而無日曬雨淋的憂慮。

氣韻生動/文化符碼

 4038976858_41490135b6  

大廳牆壁之彩繪。

靠內側的圖案為竹子,有期望子孫情操高潔以及富貴之意。彩繪竹子下方有「擂金畫」;靠外側的圖案為彩繪花瓶及甕,有平(瓶)安(甕之閩南語)之意。

 

C-左營孔廟

位序主從/布局

    251F424C-1CAA-49F4-A35D-854FFE421830_e  _DSC8386  

 

 

陰陽調和

 3AFF3130-18CB-4385-AB59-7D594315FB18_e 5DB9238C-8C2E-48C4-8FEC-8AAF83E08BC8_e

大成門,孔廟中軸的第二進門廳,因位在大成殿前而稱之,另稱「儀門」是取「有儀可象」之意,稱為「戟門」是因古代宮門外有立戟之制,這些都是對孔廟表示尊貴的稱謂。

欞星門,為孔廟中軸的第一進門廳,櫺星為天上主導文運與功名的星宿,門板上常以108顆門釘為裝飾,108除了是禮制中最尊崇的數字,亦是代表108顆星宿,具啟文的象徵,台灣孔廟的零星門多作成殿宇式,與大陸地區常見的牌坊不同,台南孔廟櫺星們已不存。

 

氣韻生動/文化符碼

3380ABB4-CF2E-41E3-BCA0-B82091D21C72_e  2012-02-28-左營孔子廟005   

 

泮是半水之意,因為古時天子的學校辟雍,是四面環水的建築,但一般相傳孔子曾受封文宣王,故只能採用南面環水的諸侯制,所以泮宮為諸侯學校的稱謂,入學稱入泮。

 

孔廟前方的半月形水池,形式與寺廟或宅第相同,但中央可築橋,稱為泮橋或登瀛橋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10000072 的頭像
    B10000072

    B10000072

    B100000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